|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19 21: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秦岭120年前老油坊作业至今【转帖】+ ^2 j1 [$ Y7 W2 |) p% P) ~# b* V
\; J8 t8 i/ f* Z# s, V: m" Z
: X; Z+ E! U8 y. q R, b
120年前老油坊 图:新华社" [9 _5 d# S: n) G) A! Y& Y" x
e1 y M- k: E- @
! d+ p$ j4 y2 r9 {% }: w' P( X$ k
120年前老油坊 图:新华社
8 K% |$ o- o) k0 P) X% P9 ?0 q( L; {- k
昨天,记者一行驱车近一个小时来到秦岭脚下的长安滦镇,看到了已经为当地包括西安百姓工作了120余年的一座老油坊,在为先辈智慧赞叹的同时,对其处境也甚为担忧。
% O: X$ Y+ D; f: l* B 30多道工序手工榨油
; ^; E% h: K+ f, m1 H 昨天上午,今年秋日少有的灿烂阳光照耀着老油坊所在的秦岭北麓一所农家大院,记者步入五间大瓦房,师傅们正在做榨油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直径近40厘米、长约15米的大圆木贯穿整个房间。据正在操作的师傅讲那是油梁,在榨油时起杠杆作用。当年是先将这个用巨大的红心白杨木做的油梁搁在这块庄基地后才盖的房子。师傅们正在蒸胚,在一个直径达1.5米的巨型铁锅内蒸菜籽和用来包裹蒸好的菜籽的油草(使用的精选的稻草)。由于炉火正红,室内热气腾腾,雾气缭绕,忙忙碌碌的工人师傅在浓雾里或隐或现,颇像电影里面的烟雾效果。光是蒸胚就得半个小时。正在操作的油坊第七带传人高飞说,将菜籽变成食用菜油,纯手工要经过30多道工序。
% l& f3 _" B0 z# x G- f 传说慈禧太后曾来探望- i6 W( Z T2 A! Y0 z( O3 y
村里老一辈人讲,这个油坊是清朝光绪年间时本村一个留学归来的人士修建的。也是当地最大的油坊,当年生产的油不仅供当地十村八乡食用,也大量销售到西安市场,西安有句顺口溜说:沣峪口的石磨下面转(榨油时先用石磨磨碎菜籽,别的地方是驴拉磨,上面转。而沣峪口是以秦岭流下的水为动力,磨盘下面转动)远近闻名。据说慈禧太后西逃时至此,听到这个顺口溜还专程来探望这家油坊。现在由于水源问题,已经改用电力为动力了。在油坊外面还有一个汉代石猴,据说是老油坊的保护神。
. y" ?* s/ o/ { 油坊成危房亟需保护
, }' x) t9 Y5 m8 L5 g0 ` 据说,起始做油坊的是五间茅草房,上个世纪70年代作为集体财产翻修时改建成大瓦房。后来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集体财产的老油坊被承包。虽然也有日常的维护,但是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记者到达油坊时,在油坊南侧几个工人师傅正在清理由于连阴雨而倒塌的老油坊紧邻的物资。老油坊的山墙也岌岌可危,阳光可以通过山墙的缺口直接投射到屋内。正榨油的一个师傅说,再有几场大雨,估计老油坊这屋子也保不住了。在市群众艺术馆工作,多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整理的王智先生告诉记者,沣峪口的老油坊是我省最早的一个,规模最大持续百年使用到现在的传统油坊,完全手工制作,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