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经吃水贵如油,如今喝水不用愁。”正月十一,当记者来到秦岭脚下的陕西省户县秦渡镇裴家寨村时,年近六旬的村党支部书记裴忠厚发出了由衷的感慨。9 N/ T( U9 h8 n7 ]
# v2 G, | Z5 B4 W3 `/ M$ l
早日吃上又清净又甘甜的自来水,是几十年来裴家寨村人最大的心愿。“过去农民取水,全靠村里仅有的一口土罐罐井,只要弯腰趴在地上,就能喝上水。但那时牲口、家禽都是散养,饲料、粪便随处抛洒,农村人自然喝不上干净水。‘头皮痒、肚子疼,大便不成型’是父辈和我这代人印象最深的情形。”裴忠厚说。- ]/ D) v% i" g8 W& o- V
, B: a: g0 g: N# g1 c# Y3 v, F 后来,随着手压泵的进村入户,裴家寨村的家家户户,在各自的院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承压水井。“但随着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许多化学物质也随着雨水渗入了村民常取常用的浅层地表水中,‘年龄不大,满头白发’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地年轻人常见的相貌,四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农民,看上去也是满脸憔悴,显得面老。”: Z+ p* O* y& D I
* y1 P V% \5 v$ N) l
从2006年开始,伴随着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曾经盼水如盼油的裴家寨村农民看到了希望。裴忠厚说,2010年以前,村里人烧水、做饭,壶内、锅底,沾满了厚厚的水垢,不放糖、不泡茶,那水是根本没法儿喝。2010年,随着列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户县父慈集中供水厂的建成使用,水厂周边包括裴家寨在内的19个行政村及1所学校的16000人,喝上了由国家出资、取自地下200米的深层地下水,经过水厂严格的净化、消毒、除菌、化验等措施,农民的厨房、澡堂都接入了干净无污染的自来水,现在的水再也不是没法下咽的苦咸水了。他感慨道:“没有干净的水,住再好的房子也没有幸福感啊!”( O. f" b, N4 K! S5 S+ [
0 u+ r6 ^ Q3 ~
陕西省水利厅副巡视员李永杰介绍,“十一五”以来,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陕西大力发展区域集中供水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投资89.5亿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2.5万处,解决了1847万人的饮水问题,受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一半。农村自来水入户率由“十五”末的34.4%提高到2012年底的78%。他说:“农村群众饮水条件从原始的辘轳提水、到简易的公用水栓取水、再到目前的自来水进村进户,农民用上了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及保证率全面达标的安全卫生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6 j( L( @- G! \1 e6 s$ Q4 }# j
. h" B8 ~4 R1 {) e: G# ? 吃泉水、担河水、打井水,这些曾经的记忆,是2010年9月前户县石井镇谭峪口、阿姑泉等多个村庄农民记忆中最深刻的地方。谭峪口村村民赵文会说,拿扁担挑水,用木桶、铁桶装水,从他打小记事时起,一直延续到去年9月,那时水量、水质完全没有保障,农民完全是“靠天吃水”,随着去年为农村集中供水修建的水塔的建成,农村吃“苦水”的经历已成为历史。. r; S% |) }: {% I3 v1 q# P" ^$ ~
/ {$ j, E: K0 F! Z# }- G0 P
西安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博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水安全已成为农村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农村从过去没水吃到吃上水,再到吃上安全水和永久性地吃上放心水,作为重要的民生项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实为生活在农村的广大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 ~# H' {2 }' D3 e
& w; Z* y) W; C) ^8 f 陕西省水利厅供水处处长马景国介绍,曾经的陕西农村,“听水响,看水流,吃水贵如油”,安全用水得不到保障,农村饮水工程标准低、质量差,但随着具有完善的水处理设施和消毒措施、全部供水到户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未来陕西将全面推进农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区域集中供水,全面解决“十二五”规划剩余63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提高到85%以上。' |/ b/ R+ X7 t4 }& O( I2 ~"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