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31岁的闻其伟,几个月前还是西北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如今已经走上陕西省户县副县长的工作岗位。 担任过学生会主席、远赴腾格里沙漠深处的国家级贫困县支教1年……在今年西安市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复合型处级领导干部中,少年老成的闻其伟,最终以95.72的高分名列所报考职位类别第一,和其他49名优秀年轻干部在公开遴选中通过重重考核、脱颖而出。
* k/ j9 V' D+ |4 \从今年5月底开始,西安在用人理念、选拔方式、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面向全市公开遴选出50名优秀年轻复合型处级领导干部。2 l1 w$ F' _9 W# ^
打破常规* ^ J. e3 B9 }$ B7 ^' i! m
不定岗位,分五大类别录取
$ X S$ ^" r4 C! v- W4 M& {“我的所学终于有了所用之处。”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王韬,硕士、博士期间就学于环境工程专业,多篇论文曾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此次被成功选为西安市环保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
+ M& X: f; K4 I- P西安破除“论资排辈”、“隐形台阶”,通过放宽报名条件让更多优秀人才进入选拔范围:担任正科级领导职务满4年的可报考正处级领导职位,担任副科级及以上职务满4年的可报考副处级领导职位,西安各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
: N4 s5 J6 G2 A! }+ `2 l! |同时,报名前并未设定具体岗位,而是分为市区级部门处级领导职位等5个类别,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业等9个专业领域的岗位方向,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依次录取。“公开遴选,就是要打破身份、区域、部门的壁垒,为真正优秀的人才开辟上升通道。”西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钟健能说。
7 t6 O2 m" k! D9 W H; e最终遴选出来的50名干部中,来自西安本市的干部20人,中省单位、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干部30人;大学学历23人,研究生学历2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人;正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32.6岁,副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30.6岁。9月底,这些优秀年轻干部已正式走上新的岗位。" W9 ?4 Q& ^4 s) O1 \
程序创新
) D* A8 x }" f) H) X! f取消笔试,引入大众评委
4 ?# e' o m% y! l. N6 }! ^与传统的干部选任方式不同的是,此次公开遴选取消了笔试环节,取而代之的则是业绩潜能评估。5 s* [! F% s8 r* M3 k: r% P
在业绩潜能评估中引入人机对话测评系统,对报考者的理论功底、政策水平、实际经验进行综合考核。同时,为了防止“会考不能干”、“高分低能”者入围,还组织有关专家对报考者的学习经历、工作实绩、培养潜能进行系统评估赋分,人机对话和专家评估各占考生业绩潜能评估成绩的50%。
6 }/ a' U. Y$ _! K来自农村的博士研究生解丹蕊,原任临潼旅游商贸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小金乡副乡长,在人机对话环节因发挥不佳仅得68.6分,在所报考职位类别中排233名,但因其丰富的高校研究所和基层一线工作经历,专家评估环节得到94分,之后面试中发挥出色,最终被选为西安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副处长。 q% ~0 ]0 N3 {
为了确保“阳光公正”,公开遴选各环节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对外公布;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设立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由武汉市专家担任面试考官,每个考场7名专家搭配10名大众评委,大众评委打分占总分20%,并现场通报面试得分……2 u/ {" y9 K2 Z2 S
人尽其才, m" E) g: o% v+ q" t5 Y1 x9 Y
专家“引路”,不是一选了之
" C5 s- ]: H& q3 u$ n/ P选人用人,如何实现人岗相宜、人尽其才,不仅是“以人为本”理念对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要求,更是保证干部在“保值期”内释放出最大能量的现实需要。
& b5 H' A, J* {- ]3 j3 y4 e4 X此次西安市公开遴选干部,对50名入选者而言,一轮接一轮考核中的考官们,不仅是“裁判员”,更是未来发展道路的“指路人”——在专家评估环节,专家评委就已对报考者人岗匹配度、是否调整职位类别提出了评价意见;在组织考察环节,考察组即对人选究竟在什么岗位上更能施展才华、发挥优势提出了具体意见;在确定职位环节,西安市委组织部更是与50名遴选干部逐一面对面谈话,增加知人深度,从充分尊重个人意愿、注重发挥干部专长出发最终确定了岗位。
( I( A- l. X7 W. ?# k# R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苗吉,求学期间所读专业均与城市建设规划相关,而且还曾在碑林区建设局挂职锻炼,最后如愿以偿被安排在西安市规划局工作;原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铁路运销公司副总经理的马远,曾负责3座油库、近20座加油站的安监工作,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最终被安排在西安市安监局工作……3 L8 g7 o% }. I; b4 b
“公开遴选不是一选了之”,钟健能表示,组织部门将对这50名年轻干部长期关注、长期考察、长期培训教育,同时,将不断完善公开遴选中的创新做法,进而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