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历“二月二”,是一个“龙抬头”的好日子。昨天的户县涝店镇龙窝村格外热闹,欢天喜地的氛围甚至超过了正月耍社火。$ N- b7 J5 u6 ^" c( p
' |' l& E* t# K7 B8 w: P
龙窝村有口龙窝古井,驰名的“龙窝酒”就引自这里的纯净水。借着“龙抬头”的喜庆,村民们聚集在这里祭酒神,舞龙舞狮,唱戏跳舞,更出现数千人同吃臊子面、同饮龙窝酒的壮观场景。
2 W' n9 G9 a; o7 [1 o7 B+ ]% T$ P
/ T/ u' v) I4 o* S - U, E4 z/ h: i, H9 H2 C9 u. b3 ~
" u! o9 S- M2 V. I+ Q
敬美酒 祭龙王 期盼收成好. {+ y" S, G4 R! ?+ H/ p) j
& p2 e w; j: t
. u; h8 W( e- s+ F6 p
( L! v8 [! q E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这是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一年的农事活动正式开始,同时这也是对狂欢的正月画上一个句号。户县龙窝祭酒神活动至今已延续近百年,所以“龙抬头”的日子对当地村民格外重要,气氛也格外热烈。
% C/ B' d9 o: Y: A8 ]: E4 T- }* P
( ^6 Q- Q" R. c2 I& ? 昨天,村民们纷纷来到龙窝烧坊前参加祭拜龙王和酒神活动,还有舞龙舞狮、秧歌锣鼓、老腔皮影等民俗表演助兴。龙窝古井前的院子里放着一个直径1.5米的竹筐,里面盛满了高粱、小米、玉米、稻谷和豌豆,这些不仅是酿造龙窝酒的原料,更寓意着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8 ]0 D& s4 P& S( R4 M0 q& ^1 W, o) Q" t5 I! B
昨天上午11点多,拜龙王和祭酒神仪式正式开始。4位壮汉抬起绑着红绸的50多公斤大酒坛,众人举着五颜六色的彩旗,端着供品,敲锣打鼓来到百年龙窝古井旁,点香烛,敬美酒,祭龙王。之后引井水入酒坛,走进龙窝烧坊祭酒神,敬献祭品、诵读祭文,5位老者向立窖投放五谷粮,伴随着“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不咳嗽”的乐曲,众人将美酒洒向五谷杂粮,盼望今年有一个好收成,盼望着酿出更多清香、上等的美酒。: n. F, ^- M J& n6 i
; A3 W, s- \- u9 {6 V9 k
& w# ~" [6 f8 |0 S/ H2 M g
1 a+ h" u* s% v! ~( O吃长面 观影展 共议酒文化 Q0 ^) c0 H o7 W
3 ]- w+ S7 I& o6 s
0 E7 t1 z' m7 r
- Z9 C- r2 U' `9 E
昨日中午,不大的作坊内设了三四处炉灶,案板上铺满面条。开水一滚,碗里一捞,浇上用肉块、韭菜打的酸汤臊子,别提有多美味了。小院内到处都是当地村民,或站或蹲,聊着吃着,看着演出,心情大好。4 b; N- p1 O4 ]5 ]5 p
1 e! J2 v0 i S
聚焦百年酒作坊—“龙窝酒”摄影展昨天也在此开展,80幅优秀作品多角度、多视点地反映了龙窝酒的技艺传承、文化内涵、“二月二”祭酒开窖的盛大礼仪及当地民情风俗,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观看。
A. u& L2 y G0 q6 |) T: ?1 ?" p/ v$ l) C' I1 Y% N, m
户县龙窝酒作坊创立于清光绪年间,目前已被列入省上和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非遗”项目传承人赵明礼告诉记者,酿造龙窝酒的繁杂工序都是手工完成,是一种完全依赖感性和经验的操作过程。一百多年来,它的工艺技术全靠师徒传承,经过一代代“酒把式”的不断实践。然而近年来,由于现代制酒业的迅猛发展,古法酿酒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其传承古老酿酒工艺、弘扬独特酒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E3 z7 {5 P. w; K/ [. n)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