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两日
连续两天的39度高温,热的人喘不过气来。更惨的居然是自己在室外连续作业两天,钉了11个窗户的窗纱。老家是老式木窗,窗纱不能称为纱窗的原因是有纱无窗,用钉子钉在木窗的窗框上,用以阻挡蚊虫,少了纱窗的阔绰。就像一次在单位骑车随行,跟随了一路才知道,别人车进的地方叫车库,我的车进的地方只能叫车棚。原来也是因为经济因素,使用的是尼龙窗纱,但是不耐造,没有几年风吹日晒就风化成了齑粉。这次直接换成了铁质窗纱,以图坚固耐用。网购快递只能送到县城,七十多斤的窗纱就能用电动车运回老家,直接开干。
39度高温,乡下也是燥热,全没有了往昔可以以清凉炫耀的资本。工服一会儿就湿透了,可以拧出水来。脸上也是被袖子擦汗擦出来的一道道红印,由红而赤,终至于紫。胳膊上是一道道被铁窗纱划过的血痕,幸亏还是用了手电钻上的螺丝,如果是手工螺丝刀,估计早都皮开泡裂了。最艰难的施工当是后面二楼三个窗户,需要借助六米长的拉伸云梯,又冒着极端天气去村委会扛上云梯。村委会工作人员连同街道机关干部正在安排去野外,布置保护野生鸟类的工作。
云梯搭好后才发现,自己颤巍巍的双腿虽很吃力,却也很难爬高,更别说高空作业了。几次折腾下来,手指也被窗纱勒开了口子,一手提着窗纱,一手攀登云梯,看来真是技术和苦力活。灌了一瓶冰镇九度啤酒,咬着牙坚持把6斤重的铁窗纱提到4米多的高空,然后一手扶着窗纱,一手用手电钻固定螺丝,汗水钻进眼睛,湿辣难耐。坚持了三个小时,把最难的三个高处窗纱钉完,其他的都没有什么危险,除了燥热,施工难度相对较低。干到晚上八点,还有两个窗户窗纱,看来只能等到明天了。闻闻身上的汗渍,已经发馊了,赶紧冲澡。冲完澡,虽说一天没有吃饭,还是没有一点胃口,水已经喝饱了。缘高上低,累的腿都抬不起来,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第二天工作量少了许多,然而钉完纱窗,打扫完卫生,冲完澡,浇了浇后院的几畦韭菜和前院的花卉,已经中午一点了。
骑车回县城的途中,在余下饮食街口,吃了一碗本地地方特色饮食—浆水凉鱼,原来农村人最爱,现在已经不再区分城乡了。芹菜浆水,红香辣油,韭菜佐菜,粉末蒜泥,一口气吃完,连汤汁都没剩。虽是高温,却感觉一身凉爽,真赞叹大姐的烹调手艺,爽口爽心,令人咋舌。习惯性的用手背抹了抹嘴,把余香留在了手上。旁边有位年轻的女士,没有用竹筷,却用刀叉在吃凉鱼,把长长的凉鱼用刀切断,然后用叉挑着吃。其实凉鱼做的时候就讲究越长越好吃,这种中餐西吃的方法首次遇到,既糟蹋了美食,又感觉是狗啃麦青—装洋(羊)。
虽说劳累了两天,然而也有意外收获,本已忘却的数月前参加的第六届“巴山杯全国劳动诗词大赛”作品竟然入围,去年参加的“诗画鄠邑文艺石井”作品荣获一等奖,枕着劳作的劳累和劳动的成果一并入睡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