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夜话 发表于 2023-7-12 10:41:14

做小工的感言

做了几天小工,皮肤暴晒的黑黝黝,汗流浃背后便感觉生活的索然。农匠檐顶臭汗挥,我烧开水事轻微。电炉沸锅电未断,朦胧老眼泪先垂。山水依旧,风景依稀,只是全然没有了欣赏的雅致。
农人并非不会欣赏,只是和当下的我一样罢了。士大夫便不同了,劳作之余便会自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为无论荷锄还是理荒,对于伊们都是一种兴致,而非职业。兴致是用来怡情的,职业是用来生存的,道不同。于是戍卒的眼里只有生死,倘若边塞派便会咏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佳句,抑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文不养家,然而道是养家的。所以文是上层建筑,是上流人的怡情雅兴,倘若落魄到家亦难养的窘地,恐怕也就怡不起来了。文章日渐多,斯文人的幸事,偏偏我却文辞日稀,倘若不是为了活动僵化的大脑,我断不会勉为己难的做一些琐碎文字。渐渐发现了一个现象,当一个人有所累的时候,注意力就会发生变化,从所爱转入所累。正为自己的成果洋洋自得的时候,却发现这本是三岁屎尿童都能明确的道理呵,就像前段时间某专家发现吃饭可以解除饥饿,XX的尿尿体诗歌不也差点入主文联主席么。非独我也乎?最近很少舞文弄墨,就是为了保持做小工的精力,我恨不得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困觉,毕竟皮之不存,文将焉附。
风花雪月,似乎是很久以前的事,现在的眼里似乎不再有风花雪月四大名著。总感觉那就是一种物理现象,是四种客观存在而已,哪里真有那么美好。境由心造,有心境才有意境。人类认知的过程就是看山是山,看山非山,看山还是山。自己亦不知处于第几阶段了,也懒得分析,凡事需得研究,才能明白。研究是专家的事,我何必与之为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专家不仁,便以百姓为刍狗。百姓倘若不仁,也只能以自己为刍狗了。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农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人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我恐怕连下九流也算不上,是属于不入流之流。因为不入流,就滋生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法,因此也就得罪了很多入流的人,愈发显得不入流了。
采风者看到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观风者看到的是“治国宜将治圃看,垦除容易整齐难”;农夫心里想的是“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无论别墅还是蜗居,上九还是下九,心中若有桃花园,何处不是水云间,这是解嘲还是愚氓,恐怕我也无法明白,愈发糊涂了,还是难得糊涂罢。

落雨流殇 发表于 2023-7-12 18:33:44

{:7_38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做小工的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