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祖父
忆祖父我的祖父,生于民国元年,即辛亥革命那年,公元一九一一年。
曾祖父在世时,我的家庭生活在当时那年月还算能够温饱,故,祖父在小时候也学了些文化,与大多数农村同龄相比,可算是个有文化的人,由于曾祖父持家有方,所以总是很少顾及家庭生活,即便是曾祖父年事已高,祖父也是自己顾自己,有时在外打工,除了基本的一日三餐,剩余的钱便买酒喝,很少给家里贴补。因为父亲告诉我,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平时的生活就是凑合和混,可到了年关要接待亲戚,总不能让亲戚来喝菜汤吧,有一年三十了,我父亲还到我舅爷家去借粮,因为都艰难,但总算借了半斗玉米,虽是粗粮,但总是粮食。就是这样的家庭生活,时起时落,时饱时饿。解放后,我祖父在咸阳某小学教书,家庭生活基本稳定,每次我祖父由学校到我家,或由我家到学校都要走多半天的路,然而。好景不长,文革时,我祖父错划“右派”回到农村,在农村积极参加农业社的劳动。虽然不会农活,但也没闲过。后来,村上种了几亩树林,安排我祖父看护树林,我那时在上小学,常常看到祖父略有驼背的身影,早出晚归的在树林里劳作,除杂草。虽然不重,但工作量却很大,所以时常以树林为家。除了吃饭、睡觉,其余都在树林里除草。乡党赞扬说,我祖父是个勤劳的人。
还有一年,大队办了个养猪场,安排我祖父去猪场工作,喂猪、打扫猪圈,我祖父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有一次,猪下了小猪,我祖父便睡在猪场里,我常给祖父送饭,他说,母猪刚下小猪,离不开人,需要更多的人照顾,卖小猪时,几次都把最小的猪逮回我家来养。家里人虽不悦,但也得这么办。
村上婚丧嫁娶,我的祖父总是忙完东家忙西家,遇到白事,写挽联,写期单。给人家帮忙。谁家盖新房,我的祖父也去写对联儿,写神字。祝盖新房大吉大利。到了年三十,常给村上人写春联,虽然也累,但从不说累。
我的祖父也有乐观和宽容的一面,有一年邻居家盖房,因为一公分地方而争执,我祖父劝我家人让一公分。我哥是匠人,说不是一公分的事,关键是盖房要正。后邻居家又请了匠人复尺,才弄明白了是邻居家放线时有误差而产生误会。盖完房,仍和邻居家和睦相处。我祖父八十五岁那年。有一故交在外地工作,他猜测我祖父可能都不在人世了,顺便写了一封长达八页纸的悼词以示缅怀,我祖父看后乐呵呵的,还给我们孙辈炫耀说,好朋友没有忘记他。而这悼词,真在我祖父去世时,我父亲把悼词张贴在门前,以示祭念。
村上搜集整理村史。我祖父把记忆中为村上发展做过贡献,或村上在困难时,在外工作的爱心人士给予的帮助都如实口述给笔者,以激励后人,作为参考。
步入不惑之年,常有人来家请我的祖父做媒,十里八乡,成就了许多婚姻。做媒,实质是在做两家人家长的思想工作,扫平两家人婚姻之中的意见分歧,用当时较为进步的新式婚姻自由、婚姻自主为主导,促成有情人终成眷属。好多婚后的夫妇,还来我家登门致谢。
三中全会后,我的祖父在拨乱反正的政策下,平反了,但已花甲,便以退休名义在家,不再工作。
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田到户,我的祖父虽已花甲,但还常去地里干活,尽其所能,分担农家人繁重的体力劳动。平时在家干得最多的活儿就是扫院子,早上扫,傍晚扫,总把干净、舒适的环境留给家人。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睡的炕,煨炕自己煨。就这样,日复一日,直到九十多岁。
九十多岁后,他主要操心两件事:一是要早起,坐在门口看重孙子上学;二是傍晚在家门口等家人平安回家,他才去睡觉。有一次,我的哥哥在外干活,由于加班,回来时已有九点多了,但我祖父仍坐在门口,不听家人的劝,就是不睡觉。后来我哥回家,他什么话也没说,立刻就去睡觉了,在祖父心里,我哥没回来,他即便睡了,也睡不着,不踏实。
公元零零三年,我的祖父已子孙满堂,家庭和睦,生活温饱。祖父终因衰老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忆祖父的一生,早年不太顾家,但晚年却勤劳节俭,自己能做的事不给家人添麻烦,处理邻居的纠纷,宽宏大度,与人为善,疼爱子孙,更爱重孙,乐观向上,有祖父在,家就有主心骨,有凝聚力,故,我也爱我的祖父。
今日是农历十月一日,上坟送寒衣,我以此缅怀我祖父。
愿我的祖父天堂灵魂平安。
2019年10月28日 {:7_381:} {:7_389:}{:7_389:} {:7_389:} {:7_381:}{:7_381:}{:7_381:} {:7_381:}{:7_381:}{:7_381:} {:7_381:}{:7_381:}{:7_381:} 我支持楼主! {:7_381:}{:7_381:} 真情感人{:7_381:}{:7_38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