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户县
查看: 974|回复: 0
收起左侧

万通六雄之冯仑精彩人生

[复制链接]

53

主题

637

回帖

5947

积分

肆.江湖一剑

Rank: 5Rank: 5

积分
5947
发表于 2019-3-21 18: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冯仑的钱夹里,放着两个故去男人的照片。一个是阿拉法特,一个45年坚持一个目标却始终没有做成的最有毅力的男人。另一个是他的干爹马鸿模。马鸿模,19191215日,回族、大家出身,年轻时就读于武汉大学历史系,解放前带兵打过仗,解放时已官拜正师级,因为他有文化,建国后他被分配到中央党校,不再带兵。冯仑第一次在中央党校见到马鸿模的时候,老头留着光头,身着黑衣,抽着根很粗的雪茄。冯仑将他的干爹称为“一个有文化的土匪”。两人后来成为忘年之交,这个出生入死、杀人如麻,有着传奇般生涯的人物,渐渐地开始成为冯仑的精神之父,并对他产生莫大影响。教父强悍的人生和性格,使得冯仑的精神深处,有着一股不同于常人的霸气。
    冯仑的身上,很多地方都折射出教父的影子。比如他虽然是法学博士,算得上高级知识分子,但是言谈充满了世俗语言,然而,他的表述却非常的富有逻辑性。或者说,他身上既有着江湖的气息,又有着知识分子的理性思考,混杂在了一起。
    他原本只是一个读书人,外表斯文、内心柔弱。然而,多年的折腾和历练,明显使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坚硬。冯仑将人生比喻成一坛咸菜,他说,“不同的卤汁,不同的分量,再加上不同的腌制时间,最后浸渍到菜里,你的味儿就变了,不用刀刮还看不出原来的本色。”
    冯仑是文革后第二届正式大学生,20岁的时候,冯仑成为中共的一员,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冯仑,自然深谙正统意识形态及其语言方式。日后他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决策习惯,虽无刻意模仿的嫌疑,但自觉不自觉地就会露出那个时代的痕迹来。
    从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后,30岁的冯仑已经混到了正处级,理所当然地行进在坦荡的仕途上。那个时候,知识分子普遍而有效的仕途之路就是,将理论转化为对策,为政策服务,从而跻身权力的中心。循着这种思路,冯仑从中央党校到中宣部再到体改委,最后到了海南成立了海南省体改所(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前身),手下有120个编制,其中40个是体制内的财政编制,然而,草创之初,既无拨款,也无经费,冯仑只拿到了一批彩电的批文。后来同在海南创业的潘石屹将批文卖了20多万,算是有了第一笔钱。
    然而,时代风云骤变,冯仑很快就在体改所呆不下去了,他的瑰丽仕途被拦腰斩断,再也无法退回到体制之内,这个原本在体制内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不得不开始沦落江湖,落草为民。——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转折,有一批原本根红苗正、仕途无量的精英子弟,在那一刻命运出现了剧烈的转折,      开始了另一条人生道路的奋斗。——原有的精英阶层,有的当官,有的经商,有的则去了国外,也有的入了大狱……
回到北京的冯仑,遍托关系寻找工作,但一切正式的国家机关都对他关上大门,于是他找到了当时的中国社会调查所,并在那里临时干了3个月,一共拿了72元钱。后来有人介绍他去当时的风云人物——大名鼎鼎的牟其中的南德公司混口饭吃,牟其中爱惜人才,让冯仑做了他的总办主任,月薪200元。处于失落和逃难情绪中的冯仑,渐渐地平静下来,开始了这场人生的大转型。
    作为第一代民营企业的风云人物,牟其中具备了一切成功者的基本特征:毅力、勇气和韧性。每天老牟无论寒暑,都会到玉渊潭去游泳。50多岁的牟其中甚至还会因为占座位在香山和人动手打架。
    作为总办主任,冯仑天天坐在牟其中办公桌的对面,大事小事一把抓。甚至要给故去的牟其中母亲穿寿衣。因为他是总办主任,一个有着黑色幽默色彩的故事是,当时太平间的一位工作人员是个老头,他对正在忙着给牟母穿衣的冯仑说,学会了这个,你就多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冯仑用一年多时间成为了牟其中的第一副手,由于冯仑到了南德的缘故,他在海南创业的故友王功权很快也投奔过来,随之王功权又把刘军、王启富拉进来,日后的万通六雄中,有4个人会聚到了南德,由于都是熟人推荐,最后南德2/3的部门经理都是冯系人物介绍过去的。冯仑他们开始成长为一支闪亮的力量。
    冯仑等人在牟其中处除了学习到贸易型企业的一些战略思路和基本的东西,在一个志向远大、要做大事的企业氛围中,也培养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胸襟,牟其中是一个大处着眼、不计较一城一池得失的人,在他的心理和习惯上,有着明显的干大事的心态。这无疑对日后万通的格局和面貌,以及冯仑个人的眼光,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你在一个将军的身边,即便是一个马夫,也会从将军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哪怕今天会因为饥饿乞求一个饼子,但吃饱了你还是会用将军的眼界去思索。当时的南德群英会聚,可以不断接触到各方豪杰。毫无疑问,日后的万通构建,会有南德的影子,尽管它肯定不是南德。
    作为民企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牟其中代表了贸易型民企发展的最高峰,他最大的手笔就是倒卖前苏联飞机成功,应该说,在此之前,牟其中的思路是正确的,然而,随着社会改革的到来,南德应该进行企业转型的时候,牟其中依然沿袭着原来的思路,继续放大原来的做法,把资金倒来倒去,甚至到美国这样严格强调法律、具有成熟制度的国家去倒腾,冯仑等人意识到危机和问题已经出现了。
    另一方面,牟其中个人的性格有着那个时代给他的鲜明的烙印,他的政治狂热,对人的不信任和斗争性,导致了组织的不稳定,造成组织内部缺乏稳定的信任。与冯仑这些小一辈的知识分子相比,牟其中显然对《君主论》中不择手段的观点吸收得更多,而且迷恋沉醉于此。牟其中永远对新的事物感兴趣,没有也不屑于去建立一个很好的经理人团队,而且他也从不相信团队的力量。而当牟其中沉醉在斗争的乐趣中时,他对钱的乐趣也就很小了。
由于南德三分之二的部门经理都是通过冯仑的关系介绍进来的,牟其中开始对冯仑不放心了,他从四川调来父子兵制衡冯仑他们。整天看着牟其中川军脸色的冯仑感觉很不痛快,此时,他感到自己在这个私人家族企业已经没有空间了。
    冯仑、王功权等人原想帮助牟其中,分析之后觉得不可能。他们也曾想过兵谏,深知老牟性格的冯仑清楚,此举更是势同水火。最后只有一条路就是出走,自己去创造一个舞台。他们连那个月的工资也不要了,扬长而去,不辞而别。
    事实证明,冯、王等人的判断是正确的。他们走后,另有某人试图兵谏,结果半夜被牟其中从被窝中揪起,非法关进了地下室。第一代民营草莽英雄的形象,真是呼之欲出。
    作为头一遭敢炒牟其中的人,冯仑对牟其中的自尊心有了强烈的触碰,后来,牟其中到了海南,冯仑曾经试图进行解释,牟其中拒不接见。冯仑一怒之下发了狠心,“活着就不见了”。
    然而,总是造化弄人。当南德陷入最困难的时候,有一天半夜一两点钟,冯仑和王功权开车走到南德门口,远远地望着伫立在永定路上已是风雨飘摇的南德公司,想起一桩桩、一件件的往事,二人内心复杂……老牟坐牢的时候,曾经给冯仑他们打过电话、写过信。冯仑和王功权商量后,给了一个回复:“在官司阶段,不介入。如果服刑,生活上的事情可以管。”没有南德的历练,也许冯仑他们依然会起一番事业,只是那故事会完全的不同。
    作为曾经一度跟随在牟其中左右的冯仑,这样评价牟其中,“他是乱世之雄,他需要一个社会特别动荡的环境,那他会生长得特别好。他像一朵花,脱离了那个环境就开不了,他可以开在混乱的古巴和印尼,但是在制度规范的美国就不行。”老一辈英雄进入历史了,新一代的英雄人物还在找路。冯仑、王功权重回海南,寻找机会。
    结束了南德生涯,冯仑兄弟将要开始他们自己的时代。然而,对于冯仑来说,这条路并不是他最佳的选择。他最主要的才华并不是在生意上。更准确地说,这是一次被命运抛弃之后的被动的选择和抗争。他生来并不是一个伟大的商人,尽管他有足够的实力和造化成为一个大商人,但事实上,经商部分限制了他的天才。选择经商对社会和对他个人都是一种遗憾。他有着鲜明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一直试图用自己的思想去整合社会。
    这个外表随和的男人,经历复杂而沧桑。他说男人一生要上的4堂课他都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了。第一:坐牢一年无罪,知道什么叫是非;第二:离异无子女,知道什么叫爱恨;第三,癌症误诊,知道什么是生死。当时因为误诊,给冯仑做手术的主刀大夫,差一点点就把冯仑的腿给锯了;第四,非典疑似,知道什么叫委屈。
    冯仑是一个天才的社会活动家和鼓动专家,他善解人意,博学多才,内心深刻而外表诙谐,聪明、富有语言和鼓动的天才,讲义气,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意志坚韧,在面对恩怨得失的时候,他往往能跳出事件,以一种局外人的超然来看待和面对,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达观和洒脱,这些都赋予了他一种独特的、富有魅力的领袖气质。而他在机关所积累的广阔的政治和社会资源,也成为转型期民企必不可缺少的力量,再加上他年长,顺理成章,冯仑成为日后万通系的大哥。
    事实上,也唯有冯仑“事缓则圆”的随和,才可能将这些个性鲜明迥异、人人争强好胜的豪雄之士,聚于麾下。他善于妥协,致力于为各种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而不允许出现太剧烈的冲突,并总能在妥协中找到解决的方案。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优点,虽然会有后遗症,但因为最优的方案实际上不存在,所以冯仑总能想出一些次优的解决方案。尽管冯仑有时候会表现出犹豫和摇摆,但是,没有冯仑的有容乃大,就不会有万通系的群英会和日后辉煌。至于阔别10年之后,兄弟依然可以同席畅饮,也绝无可能。
    冯仑是万通六雄中最有谋略的一个人,但是他本质上依然是一个朴实而重义之人。他会习惯甚至喜欢在妥协中求发展,但他亦是一个非常有胆量的人。而因为冯仑身上的人文色彩,才使得万通之道,更像时代大幕下的喜剧。


    冯仑,万通集团主席、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59年出生于陕西西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是文革后第二届正式大学生。中央党校法学硕士、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学位。自1984年起,先后任中央党校讲师、国家体改委体改所研究室副主任、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民生银行董事,四川南德集团总办主任,于1991年创办万通并担任董事长至今。
    万通六雄指的是冯仑与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潘石屹。这六个改革开放早期的大学生,性格鲜明,各有所长的男人,共聚一堂,呼啸聚义,被人称为万通六雄(或六君子),在海南开始了他们的地产生意,最终各自成为一方霸主,冯仑、潘石屹和易小迪成为了地产界的大鳄,王功权成为了知名的风险投资家,王启富和刘军也在其他领域开创了一番事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商业史上,万通六雄“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的事件则成为了一段佳话。


冯仑.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秦岭网

陕公网安备 61012502000158号
陕ICP备10002220-1~2号

GMT+8, 2025-10-9 13:05 , Processed in 0.1590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